上一条:富翁的生产基地 下一条:从“油贩”到“大款”的创业传奇
陈志南原本在老家跟着父母做豆腐,由于是传统做法,豆腐产量有限,收入也马马虎虎。陈志南做了6年多,终决定南下广东打工。
陈志南先在建筑工地干活,每天日晒雨淋,不仅工资低,而且活重又比较危险。他想创业,可是没有理想项目又使他不敢向前迈出一步。一天,一块砖头从高处跌下,摔碎在离陈志南只有一米远的地上,陈志南傻了眼,久久才呼出一口大气,在庆幸自己捡回一条命时,他看着破碎的砖块,突然想起了老本行——做豆腐。
陈志南是北方人,他在老家时做的豆腐叫北豆腐(又称老豆腐),含水分较少,色乳白,味微甜吃略苦,烹调宜用厚味久炖或做馅料。在南方,人们接不接受北豆腐呢?他不敢妄下定论。为了找准路子,陈志南找资料做策划,从店址、设备到经营方法都一一思考了一翻。为了定位好口味,陈志南又只身串街过巷,尝遍当地的豆腐,并根据食客的反映和各店的生意好坏总结出第一手资料:广东外来人口多,他们当中不少人喜欢传统的北豆腐,见南方豆腐(又称嫩豆腐)色雪白,质细嫩,味甘鲜,适合拌、炒、烩、做羹汤等烹调,也十分推崇。南方人虽然食惯了嫩豆腐,对北方的老豆腐也有尝鲜的心理。
陈志南有点苦恼,想北豆腐、南豆腐一起做,可是老豆腐的工艺他已经掌握,如何用自己的粗糙大手做出水嫩嫩的嫩豆腐呢?陈志南特地买回几斤豆腐,期望自学钻研出个究竟。半个月过去了,他做出来的豆腐只有嫩豆腐的外形没有嫩豆腐的内在口味,陈志南泄气了,他知道再怎么钻研也无法深得嫩豆腐的精髓的,何况老家的妻子女儿还在等着他汇钱回去养家糊口。困惑中陈志南甚至怀疑自己的豆腐创业项目了。
做豆腐肯定不能靠传统加工,只有通过机械批量生产,才能把生意做大。陈志南总结自己以前做豆腐的体会,似乎找到了突破口。他想,有没有兼顾老豆腐和嫩豆腐的加工机械呢?
陈志南开始留意报刊,希望查找到自己心目中的豆腐机械,并在网吧学会了上网。一天,陈志南输入“豆腐机械”四个字,打开了“穗华机械”的网页(ywcapreschool.org),在上面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豆腐机。“生产能力达80L/次的豆腐机,南北风味兼顾,做出来的豆腐洁白细嫩、营养丰富、清香可口,还包教技术,解决了我所有难题,何愁生意做不起来。”陈志南非常高兴。